日本电子厂商向来以产品功能多样、外观精美著称,但为何在其他地方都所向披靡的日本手机,在中国市场却接连败退?
有分析人士指出,日系手机在中国表现出来的\"水土不服\",除了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与日本市场截然不同外,其不懂变通、僵硬化的管理应是问题关键;再加上颇为吝啬的市场推广,日系手机在中国衰微便成意料之中的事。
市场决策不明智横纵达咨询的一位资深分析师认为,日资企业在华溃败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主业广泛,但对手机业务都不够重视。首先,中国市场与日本通信市场不同。据了解,日本的手机市场相对单一,手机厂商只需要与运营商展开合作就能够立足,但中国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他对记者说,日系手机厂商对中国国情,尤其是渠道把守失利,导致集体丧失话语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日系手机称雄日本市场有其特殊性。日本的通信市场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稳定的市场环境、捆绑式的销售使日系企业忽略了产品的宣传推广。
进入中国市场后,日产手机还按照本土市场的特点大打技术牌,却全然没有考虑到消费者对手机外观的重视程度胜于对产品功能的追求。而远离中国市场的研发部门,其所研发出来的手机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相脱节,导致影响销售。
此外,中国的消费水平低于日本市场,因而低端机型更受消费者青睐,而这又是日系手机生产商的一根软肋。以东芝为例,东芝手机一直以高端为主。但是联通CDMA定位于转向中低端,很多手机厂商都因此作出战略调整,可东芝并没有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产品定位,错失在市场生存的时机。
管理僵硬化除了分不清市场的变化外,日系企业不懂变通,僵硬化的管理体制也成为限制其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桎梏。
诺盛电信咨询的高级分析师一针见血地将日商经营不佳的原因归结为本地化不足,其高管几乎全是日本人,缺乏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以及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在中国失势的京瓷手机中国业务负责人孙有安对此感触颇深。这家在日本有名的CDMA厂商,其负责中国手机业务的老板远在日本,市场决策环节冗长,极大地限制了市场灵活性,只能在对手层 出不穷的市场动作下艰难度日。
与三星、LG等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以及诺基亚、索爱等全球企业相比,日本企业在本地化方面做得相当不够,不论是职业经理人,还是工厂、研发中心,日本手机企业都远远落在了后面。
日资手机企业僵化的管理体制不能对市场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造成日本手机企业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不少媒体记者在采访日本企业时,都有一个发现,就是员工在日本公司工作都得照章办事,不允许与制度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这种不知变通的管理体制,制约了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也形成了办事效率低的现象。
京瓷某负责人曾说过的一句话,值得日系企业深思:"日本手机要想达到在日本、美国等市场曾有的辉煌,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拜中国市场为师。这才是决定日本手机企业未来能否在中国找到出路的关键。"(亦琊)
消费日报 2006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