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日中小企业的比较分析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日企吧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24 10:40:17 文章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昨日有消息称,日本丰田预计明年减少40%的投资,其管理架构也随之调整,日企员工的忠诚度很高,投桃报李,而公司在危难中也甚少以裁员甚至削减员工福利为生存代价。
  中国企业用工并非将双向“忠诚”作为唯一考量,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减产压力之下,出于现实考虑,老板们已开始缩减员工福利,将其当作“节流”的有效方法。

  广东中小企业主就此面临双重拷问,对内,在员工节衣缩食、面有菜色时,老板们靠什么留住员工的心?对外,企业自创品牌战略能否救命,还是强调专业性,依托大品牌企业,安于做供应商、做OEM?

  中山大学EMBA教授曾伟提出“粤式”过冬理论,以中日企业管理文化冲突与对撞火花帮助中小企业主从细节出发寻求经营改善。

  老板,现在正是“傍大企业”的时候

  我想说说中日中小企业的比较分析。

  在产业集群方面,中国中小企业有个特点:小而全,企业不大,但大都面向终端消费市场。这一点日本企业不同,日本很多中小企业之所以能生存,是因为它们在研发上很专注,把消费市场基本交出去了,不用老板一天到晚费心跑市场。

  它是怎么交出去的?主要是靠技术上领先,赢得市场认可,别的公司一提到某个产品,就会找他;第二点,可以和大企业形成长期的战略联盟,如丰田就有丰田系,本田有本田系。

  一般来讲,丰田的供应商不会给本田供货,我们今天也看到,丰田搬到广州这里来之后,几家相关的企业都跟过来了,所以它们是靠大带中、中带小,是战略联盟,而我们现在这些中小企业,实际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局面肯定要打破。

  日本的中小企业在市场上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我们的往往是单兵作战,这是不能长久的,因为这样相互没有分工,总体成本相当高,资源浪费很大。
 


我们可以学学日本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形成战略联盟产业集群,广东中小企业应考虑跟一些大型企业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这是未来的趋势,这样可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内部,提高产品竞争力。

  如今,日本很多知名品牌不做生产制造了———都放到发展中国家去做,它只出品牌,这就是所谓的轻资产战略。

  而最近,日本教授提出一个观点:经济危机时走品牌战略。我警告很多中小企业,你们千万不要上当!广东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必要搞品牌战略,你就把你的产品做好,然后依托于大品牌来做,做供应商、做OEM都好,这是中小企业的一条出路。

  个个都想做大企业,这是中国企业不好的习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个个都想做大。这场经济危机告诉我们,你想做大也没门,你做不大,怎么办呢?你只有老老实实地傍大企业,现在正是傍大企业的最好时候。

  谁放心让那些老资历的老员工去办厂?

  我把中日企业和中日文化再做一个比较分析。我到日本发现,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我们不要随便学,或者说,具体的做法不要随便学。日本的管理是以日本文化为依托的。它的文化和管理的特点是武士道精神。这种精神是美式管理没有的,中式管理也没有的,丰田的模式在美国就大打折扣的。

  武士道精神有什么特点呢?第一,高度的忠诚度。武士道精神强调忠诚度,大家知道,日本的武士会为天皇而死,日本皇帝一千多年没有换过的,始终是一个家族的,中国有句话叫“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皇帝轮流做。日本人却怎么都不动皇帝,哪怕是德川幕府时代,这几百年皇帝是不管事的,但不管是德川贾康,还是丰田秀吉,两员大将控制着朝政,都不敢把皇帝换了,因为日本人把皇帝当成神,你要把他替代了,你是要遭大难的,所以日本人的忠诚度非常高,但中国的朝代两三百年换个皇族,一个将军可能就把皇帝的脑壳给砍了,然后自己当皇帝。


日本企业的管理有了这种忠诚度,团队精神要好得多。我在东京大学听说过,日本企业还有一种做法,老板支持那些资历长的老员工自己去办厂,他是不是可以跟老板竞争呢?日本的实际情况是:如果跟老板竞争,其它任何人都不会跟他做生意,因为这个新老板违背了忠诚。

  在咱们中国就挺麻烦,员工出去开公司,抢原来老板的客户、抢供应商、抢员工。

  还要讲第二点,就是日本人武士道精神的残忍性,咱们中国人是打不得父母的,中国人很讲究孝道,忠孝两者俱全当然最好。日本人不是,日本人把忠推到极致,但他不怎么孝。日本的年轻人在街上打老人,大家不觉得奇怪,但在中国如果街上年轻人打老人,那大家会群起而上肯定要暴打年轻人一顿,在日本人却没关系。

  日本人结了婚以后,一般都搬出去了,一般给父母一个星期打个电话,电话可能没人接,他不去管,再打电话没人接,也不去管,再过几个月跑回去,老人早就死了臭了。所以日本文化里头有很强的残忍性。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武士道本身就很残忍,动不动就把肚子给剖开了,我们到皇宫参观的时候,看见后面有个广场,日本投降的那一天,很多人就在那个广场剖腹自杀。

  日本文化的残忍性很重,日本人拼刺刀是不上子弹的,就喜欢逼自己,从日本人的自我挑战精神你看得出来,他对自己都够狠,他对别人也就不客气了,所以,日本人一方面忠,一方面狠,这股狠劲是西方文化所不具备的,中国文化也不具备。

  中国管理和日本管理在一个关键问题上会产生分水岭,日本人残忍,真是狼,这是你要学他最难的地方,中国人做不到,大家是以君子为荣,讲理性、讲忍耐。

  日本老板天生的这种残忍性,对于他强调服从、制度化、很严厉的处罚的管理模式很有帮助,员工也能接受。


以前,在日资企业经常发生主管打员工的现象,没有人到“劳动局”去告。我有一个朋友以前在日资企业呆了一段时间,他说他一生最感激的人,就是打过自己的一个日本主管,日本主管对他的一生的帮助最大。

  消费者受尊重,生产者要服从,“很矛盾”

  你到日本企业去,绝对看不到什么名人去参观的,他们根本不把人放到特殊显眼的位置上,东京大学的丁可博士跟我交流的时候,他不会强调你身上的很多特别人性的东西,他不因为你是生产者,就一定要尊重你。

  消费者处处受到尊重,生产者强调服从,日本人能够做到这点很矛盾,你是消费者的时候他很尊重你,你作为生产者的时候,对不起,这一套你不能违反。咱们中国老板做不到这两点的统一。

  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但是,日本人的经济收入又很平等。所以,日本的消费市场跟我们也不太一样。

  我们是走两个极端,有钱的老板,内地的和广东的没什么区别;然后是没什么钱的,中产阶级这一块不多,这就迫使你的生产走两个极端,如果抓住了有钱人的胃口,怎么做都挣钱,所以就很难让你再花心思去改善质量,这样企业的生存空间就小了。

  中小老板可以保持一种算计心、一种控制

  从精益求精来讲,日本老板们在生活当中也讲究精密,你到日本吃饭你就知道,吃东西都是精打细算的,他按一颗一颗来算的,我们可能是一碟,他是几颗几颗,他不给你搞一碟的,也不像我们点一桌菜,而是点一包什么,吃完了又点。这一切都说明,日本的老板们有算计的心,这是一种有效控制,我觉得这是他们的民族性,我们要完全学会困难。

  在日本考察之后,考察团的中国企业家感受到,日本人的模式你并不是完全能够学得到的,东京大学的丁可博士在日本呆了10年,他说,你们要学其实不要学日本的具体做法,你们做不到,你们应该学他们的一种精神。

  那么,怎么学日本人的精神呢?怎么学习日本有用的东西呢?在下一回,我结合战术层面来说一说。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