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富士胶片在华构建三大支柱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日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4 8:44:0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2005年12月7日,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全球总裁兼CEO古森重隆到达上海后,旋即乘车直奔苏州。这一天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迎来了10周年庆典,古森重隆亲临苏州公司祝贺。古森下车伊始便宣布∶富士苏州即将取代日本的仙台工厂,成为富士全球第一大数码相机生产基地,给苏州工厂的工人们及苏州政府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喜讯。
  多年来,富士胶片一直为“98问题”所困扰。1998年中国胶片产业大改革, 富士胶片面对拿下中国主要胶片厂的柯达可谓一退再退,如今在中国胶片市场早已没有了过去的半壁江山,仅仅保持了3成左右的地位。
  富士胶片是否已经败退?古森给人的回答是,富士胶片让出了胶片市场,但在其他领域则取得了其他胶片公司难以得到占有率。98年以后,企业战略有较大的改动,如今在中国古森要建设的三大支柱是∶影像、信息及文件处理。

富士数码相机的全球第一大生产基地在苏州
  2005年12月7日,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迎来了10周年庆典,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全球总裁兼CEO古森重隆先生亲临苏州公司祝贺。古森宣布,富士苏州即将取代日本的仙台工厂,成为富士全球第一大数码相机生产基地,预计2006年产400万台以上,在富士的跨国生产链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预示着富士苏州将进一步推进本土化生产,强化零部件的开发采购、生产技术研发、品质保证体系等功能,并为此在工厂内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以加强富士数码相机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苏州公司的十年,既是富士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影像业务的一个缩影,更是富士顺利推进消费数码影像转型的重要见证。富士苏州原先是以生产一次成像相机和APS相机为目的而设立的,但设立不久就成为富士向数码化转型战略中的一个环节,开始了数码相机的生产。富士苏州公司的成长壮大,主要基于富士在推进消费数码影像转型方面的市场敏感、战略规划、研发优势和营销能力。最近几年来,当曾经占据核心市场的彩色胶片业务急速缩小时,富士公司得以成竹在胸地提前从容转型。目前,富士的数码关联产品的销售收入已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70%,公司的招牌产品---彩色胶卷,在富士2005财年总销售收入236亿美元中仅占6%左右。
  数码技术的浪潮是在80年代初,先从商用的印刷及医疗影像领域掀起的。富士意识到其中潜在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把研发方向转移到了数码领域。在印刷领域开发了平面扫描技术,大幅提高了印刷制版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目前,富士的拍照手机镜头组件的世界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70%,作为供应链的一环,富士在1994年就在天津设立了生产数码相机镜头和拍照手机镜头组件的天津富士能工厂。
  1995年,富士在苏州投资设立了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生产一次成像相机和APS相机。随着消费影像领域数码化的急速发展,苏州工厂从1997年开始生产数码相机。10年后的今天,富士苏州已发展成为一个注册资本8650万美元、员工约1600人、年产数码相机约160万台、年销售额达19亿元人民币的重量级企业。

中国市场与富士三大支柱
  自2001年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地区总部--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后,富士加紧了在华战略布局。迄今为止,富士在华投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设立了20家下属企业,员工总数达12000人左右,2004年度富士在华企业的总销售额约14亿美元。古森先生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新的第一重要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在中国市场成功与否,决定了跨国公司在世界竞争中的胜负。”
  古森社长表示:富士的数码相机生产重心正从日本向中国转移。今后富士计划年产650万台数码相机中,将有2/3产自中国, 富士苏州将成为富士数码相机战略中的全球第一大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推进本土化生产,富士苏州内还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并将进一步优化零部件的开发采购、工艺流程和品质保证体制等。目前,一批优秀的本土技术人员已被选派日本进行培训,并将担当起技术开发第一线的重任。
  在印刷领域,富士早在2000年即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合资成立了富士星光有限公司,成功推出高质量PS版(即预涂式感光版),并于2004年10月率先实现了世界领先的紫激光CTP版材的国产化,深受中国印刷市场欢迎。
  在印版行业居世界首位的富士,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除荷兰的新工厂正在建设之外,又决定在中国苏州投资设立富士胶片印版(苏州)有限公司。新厂的投资总额为4400万美元,CTP的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800万平方米,预计于2007年3月投入正式运营。古森先生表示:“随着富士在苏州的印版公司建成投产,中国在富士印刷事业(包括日本、美国、荷兰)的全球版图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医疗影像领域,富士率先将X光片从传统胶片推向数码化,自1983年向市场销售出第一台将X光拍摄的信息以数码方式记录下来的计算机放射诊断仪(FCR)后,富士一直居医疗数码影像的领头羊地位。
  在文件事业领域,施乐集团于1987年开始向中国投资。富士施乐公司自2000年12月掌握了在中国的营业权以后,正雄心勃勃地在中国市场开拓更大规模的事业宏图。目前富士施乐的开发、生产、营销等环节正整体向中国转移,并已将90%的复印机、数码多功能一体机的生产能力转移到了中国, 再次明确了中国市场在全球的重要地位。
  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的10周年庆典及富士胶片印版(苏州)有限公司的奠基仪式,是富士在华投资成果的展示,表明富士的三大事业领域,即影像、信息和文件处理,已经完成了在华整体布局,并将以此为新起点,将在华事业发展推向新的高峰。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