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版花冠”F3能否拯救比亚迪汽车?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pcauto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7 17:12:4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比亚迪的中级车F3刚刚上市。对这款被业内称为“中国版花冠”的国产车型,市场寄予不小期望,比亚迪的期望可能更大。在多数投资者看来,已经在汽车上投入巨资的比亚迪,这次如果不能取得突破,汽车业务再继续下去的可能性会大打折扣。

  朝阳业务还是累赘业务?

  比亚迪2004年年报显示,2004年比亚迪共销售汽车14818台,销售收入3.89亿元,比2003年减少23.6%。而2004年比亚迪汽车的资本开支是6亿元,银行借款急剧攀升,2004年底达到28亿元,净负债率从2003年的7%猛升至2004年的50%。此前一直宣称电池业务的收入足以支撑汽车运转的比亚迪,在庞大的资金投入压力下也不得不转向银行融资。

  国内一家权威证券研究机构分析师表示,汽车业务目前已经成为比亚迪发展的累赘,“从2003年以来,在汽车业务方面的累计投资额已达到15亿元左右,预计2005年业务亏损将有所扩大,全年亏损将达1亿元。公司目前不足2万辆的年产销规模根本达不到汽车行业盈亏平衡的要求。即使从长期来看,受资源所限,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该人士指出,如果该业务长期不能实现盈利,相关资产在未来存在停产及减值的可能。

  对于该分析师的说法,比亚迪汽车新闻发言人王建钧认为,2万台只是福莱尔的销量,当时是以销定产,目前比亚迪汽车有两条总装线,具备25万台车的产能。

  25万台的产能比广州本田还要大,但市场并不因为产能而倾斜。与国内其他微车厂家相比,比亚迪福莱尔的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夏利和奇瑞不用说,吉利汽车也一度跨进月销“万台俱乐部”,比比亚迪一年的销量都要多。比亚迪迫切需要在汽车业务方面尽快做出成绩,向中级车市场扩展是路径之一。

  王建钧表示,从企业来说,赚钱是第一位的,微型车利润越来越薄,同时比亚迪基于对中级车市场的判断,认为中级车市场仍会有很好的增长,因此比亚迪从2004年就开始立项F3,2005年4月16日F3下线。“目前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颐达、伊兰特和花冠,在品质、配置和外形上向这些车看齐,但是价格要比这些车型低。”

  比亚迪的这种选择也许会有道理,从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来看,1.6L到1.8L排量的中级车目前是竞争最激烈的黄金档位,占汽车销售市场的40%到50%左右,市场蛋糕足够大。“中级车市场的竞争虽然非常激烈,但是市场容量也很大,这个大‘蛋糕’谁都想来切。对于微型车厂家来说,做中级车可以拓宽产品线,切进容量更大的市场,分散了专门做微型车的风险。”平安证券分析师姚宏光说。

  国产品牌的宿命

  与手机行业相类似,在汽车行业,国产汽车的品牌形象是“价格优势,品质劣势”,越往高端走,消费者越信赖合资品牌或进口品牌,在从微型车向中级车过渡的过程中,比亚迪也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挑战。

  在中级车市场,比亚迪将F3定位为颐达、伊兰特和花冠的对手,而在10万元左右的经济型汽车领域,合资品牌早已扎堆,伊兰特、乐骋、赛欧等技术都很成熟,新车型必须在性价比上更有优势,这样对于新车厂家来说要求更高,F3的优势在哪里?

  王建钧表示,F3下线时产品初步具有商品车的概念,打破了国产车历来在消费者心中的观念,国产车也可以打造很精细的车。从下线至今,F3经过了非常大的工艺化、商品化过程。

  按照王传福的想法,汽车产品质量的80%取决于设计,而余下的20%则来源于制造上的一些变量,包括本身材质的一些变量。而比亚迪在汽车设计方面大量采用非专利技术,“60%来自文献,30%来自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也就5%左右。”比亚迪汽车首席设计师廉玉波说。这也是为什么F3与丰田花冠非常相似的原因,而据比亚迪汽车内部人士透露,F3与花冠惟一明显不同的一点在于,F3采用的是三菱发动机,这种模仿战术使F3能在一年之间迅速地诞生,而根据花冠目前的市场表现,更省去了F3市场调查的成本。

  仅仅靠汽车设计,比亚迪能否尝到做汽车的甜头?

  第一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董建华认为,F3定价10万元以内、排量1.6L的两个定位都非常适合中国消费者,但是如果不能突破国产汽车在品牌、售后服务、品质可靠性方面的传统劣势,其上市后的前景也很难言好。“竞争要素是综合性的,不是单纯某方面。现在在制造技术方面没有太大的壁垒,但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国产汽车厂家在品质批量控制方面做得很弱,如生产一批车,可能第一辆的质量不错,但是一批车里却有相当部分是质量有问题的车。”

  据比亚迪汽车公司内部人士表示,F3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上市时间,原因在于王传福对F3的品质非常关注,毕竟已有一些新品牌仓促上市业绩惨淡的前车之鉴。“在5月底比亚迪邀请媒体进行的一次试车时,出现试驾的F3在起动后天窗即掉落的现象,如果在量产上市后出现同样的场景,对比亚迪汽车品牌会造成沉重的打击。”深圳一媒体人士说。

  比亚迪此次推出F3,似乎对其品质比较有信心,因为这次上市对比亚迪来说是不容有失。如果做得好,比亚迪可以延续其汽车梦想。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