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针对日企在华动态 中国企业应该有对应策略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8 11:03:2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一、日本已向“价值创造型经济”成功转型

 
  所谓“价值创造型经济”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以知识财产为主的“无形资产(intangibleassets)”的比重超过以土地、房地产、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为主的“有形资产(tangibleassets)”,并且,知识财产在为国家和地区创造新的价值的过程中成为竞争力的源泉的新型经济。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知识财产额主要由以下三大类构成:①科学性创造所产生的权利,如研究开发投资所形成的发明、专利权和专利使用权、设计、著作权等;②经济性组织的能力及资产,如品牌、企业组织特有的结构及人力资源;③计算机信息,如软件及数据库等。在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是多少,以及无形资产对GDP之比是判断该国家是否属于“价值创造型经济”主要评价依据。以美日两国为例,在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的比重方面,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的无形资产比重约18%,到2002年,这一比重上升为约80%;而日本在2003年,无形资产的比重约为45%。仅就日本制造业而言,与无形资产的比重相对于有形资产为59.9%。在无形资产对GDP之比方面,在2003年,美国约为17%,日本约为11%。因此可以说,日本基本上实现了向“价值创造型经济”的成功转型。

  二、“价值创造型经济”与日本企业新的竞争基轴

  在企业层面上,价值创造型经济的评价有两种,一是在企业的市场价值总额中无形资产额在50%以上。例如,美国微软公司在2001年6月的市场价值总额为390亿美元,微软所拥有的有形资产总额仅为23亿美元,无形资产总额在其市场价值总额中所占比率高达90%左右。另一种评价方法是在企业的投资总额中,与无形资产有关的投资超过50%。例如,在2000年度,日本的汽车、电机、通信与电子游戏、医药这4大产业的代表性企业的投资总额中,与无形资产有关的投资总额占全部投资总额的65~80%。也就是说,日本具代表性的大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中,大约把三分之二的资金投入到研究开发、品牌建设与维持的广告宣传中去,而在设备投资方面所投入的资金仅为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对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应用无形资产展开经营活动已经成为日本企业面对国际竞争的经营方针,无形资产也正在成为日本企业创造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进而确立其新的竞争优势的源泉。

  为了加快日本经济向价值创造型经济转型,并且帮助日本企业以无形资产作为竞争的基轴,日本政府动用了一系列政策性工具。例如,在2003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所谓“知识财产取得·管理指针”,要求日本企业的经营者实施知识财产战略、事业战略与研究开发战略“三位一体”的经营战略,在制定企业的事业发展战略与研究开发战略时,确立高度重视知识财产的观点。日本政府还在2004年上半年,公布了企业“《知识财产情报开示方针》”,要求日本企业制定并公开“《年度的知识财产报告书》”,在报告书中对研究开发投资、专利、技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及企业组织的结合状况做出报告。另外,日本政府还计划在2004年底公布“知识财产战略指标”,从①研究开发费累计额;②研究开发效率;③专利取得的生产力;④专利的收益性;⑤申请专利数的份额;⑥专利集中度;⑦专利群对事业拓展的贡献度等定量指标来比较、评价日本企业的“知识财产能力”。

  三、日本产业新的势力地图与日本跨国公司100强

  日本企业实施知识财产战略、事业战略与研究开发战略三位一体的经营战略后,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成果是在信息家电领域确立了世界性竞争优势,并且在彩色电视机领域雄风再现。日本企业的彩色电视机出口从1994年的18亿美元下降到2001年的仅4亿美元,跌到谷底。2003年,日本企业的彩色电视机出口恢复到12亿美元的水平,并有望在2004年突破15亿美元大关。信息家电中的映像机器也因此再次成为日本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日本企业是日本向“价值创造型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动力。在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企业通过数年来流血镇痛的事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改革,终于凤凰涅磐,得以再生,重新打造了日本产业新的势力地图,并且在2004年度《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中占据了大约五分之一的份额。

  家电与汽车是日本代表性的产业,在家电领域,按销售额排名,前5位分别是①日立:第23位;②索尼:第30位;③松下电器:第31位;④东芝:第64位;⑤三菱电机:第151位。而且,在2004年度《财富》世界500强公司按行业排名的名单中,日立、索尼、松下电器、东芝、NEC分别为电子、电气设备行业排名“中第2位至第7位(德国西门子公司名列第1位、韩国三星公司名列第5位)。上述企业不仅在日本国内产业领域霸占前5位,而且在国际上也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日本政府的“价值创造型经济”政策的引导下,日本跨国公司100强企业已经将经营资源集中于信息家电、汽车、工作机械、产业机器人等产业群的价值链高端,从而巩固了在环球市场中有利的竞争地位。例如,在信息家电产业群,日立、索尼、松下电器、东芝和三菱电机5强又分别联手或相互对抗而支配了半导体、电子关键零部件等“支援型产业群”,与此相关联的,又有数字相机、OA机器产业群,以及电子游戏、信息处理、电子计算机等产业群。另外,在以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产汽车为三强的汽车产业,其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地位又依存汽车关键零部件这一“支援型产业群”,以及工作机械、产业机器人、非铁金属、钢铁、化工等独立的产业群。因此可以说,分析日本产业势力地图是认识《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跨国公司真正实力的有效方法。

  四、日本跨国公司100强的对华投资战略

  如上所述,日本企业正在实施知识财产战略、事业战略、研究开发战略“三位一体”的经营战略。根据这一战略,日本企业也正在努力重新构建日本国内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体系,并且形成了一股所谓的“工厂回归日本”的潮流。今后数年,日本跨国公司的对中国投资战略,将会在这一背景下展开。

  在今后1~2年中,日本跨国公司的对中国投资将会以其具有传统优势的家电、汽车这两大产业及其各自的“支援型产业”为主深入展开。在对中国投资的特点上,家电产业与汽车产业又有所不同。家电产业是在己有的对中投资基础上,扩大产品及服务的中国市场份额,而汽车产业则是致力于中国铺建生产体系,为开拓市场打基础。

  日本跨国公司在家电、汽车领域的对中国投资虽然特点不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形成一股“新的中日合资运动”。例如,在家电领域,东芝与TCL在白色家电方面的合资,东芝与美的在空调方面的合资,以及松下电器、夏普、NEC、三菱电机与中国企业的新合资计划。“新的中日合资运动”区别于过去的合资在于,日本跨国公司努力借助中国企业的销售渠道大力推广自己的品牌,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就是要利用中国伙伴的“有形资产(渠道自资源)”增加自己的“无形资产(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附加价值。“新的中日合资运动”在汽车领域,特别引人注目,除了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产、马自达与中国主要汽车企业的大型合资项目以外,在汽车产业的“支援型产业”,如汽车关键零部件以及汽车用钢板、钢管的合资项目企业也将增加。例如,丰田汽车系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群约15家都有与中国合资生产的计划。另外,新日铁则有与宝山钢铁公司合资生产汽车用钢板的大型项目计划等等。

  日本跨国公司主导的“新的中日合资运动将会为中日企业间、产业间在价值链上的分工体系奠定基础。据日本《通商白皮书2000》分析,日本生产、制造关键零部件,中国进出口关键零部件进行整机、整车组装的分工网络已经形成。在过去6年中,日本向中国境内的日资企业及中国企业出口的①信息家电关键零部件;②办公用机器关键零部件:③通信机器用关键零部件的金额,扩大了约9倍。而且,在整个东亚地区,日本是最大的关键零部件的出口国,其拥有竞争优势的关键零部件比例高达62%,而中国则是关键零部件的最大进口国,进口了东亚地区所需的约61%的关键零部件。随着日本跨国公司在汽车领域对中国投资战略的展开,日本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对中国出口也正在急速上升,例如,仅2004年上半年,日本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对中国出口就上升了65%。今后数年,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产等与中国的整车合资项目正式启动生产后,这一上升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大。

  根据日本官方对日本跨国公司经营者所做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日本跨国公司的在实施“知识财产经营战略”的前提下,仍考虑不断地扩大海外现地生产的比率,特别是日本制造业,计划将海外生产比率由2004年的13%提高到2008年的20%,而且,制造业企业对中国的中长期投资拥有信心,准备在2005年从生产的品种、生产的产品的付加价值、生产规模这三方面加大对中国投资的力度,并且计划在技术、品牌、营销能力这三个“无形资产”的灵活应用上,确保对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扩大自己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日本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战略所表现出来的新的动向,值得中国政府关注,中国企业也应该有积极的对应策略

出处:贸研院子站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