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黄页 >> カメラ >> 柯尼卡 >> 正文

柯尼卡美能达壮士断腕,退出数码相机市场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日企   更新:2006-5-17 9:59:15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2月10日。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常务执行董事、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石河宏,在东方花园大酒店,首次代表柯尼卡美能达全球总部向北京媒体透露了柯尼卡美能达退出影像业务的深层内情。
 “全球影像市场的规则正在改变,在新的规则下,柯尼卡美能达已经没有决定性的竞争优势,退出消费影像(B to C)领域,不断改善公司的盈利状况,集中于更具有发展和优势的B to B领域。” 石河宏解释道。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铃木茂树对此补充道,“传统相机和胶卷市场日益缩小,柯尼卡美能达在正在兴起的数码市场上,由于超出预想的激烈竞争,从而导致了收益恶化,因此选择了退出。”
 几周前的1月19日,柯尼卡美能达刚与索尼一道宣布,将柯尼卡美能达的数码单反相机相关的技术和部分资产转移给索尼公司,同时,由索尼代为提供柯尼卡美能达原有相机和相关产品的售后服务。
 不过,石河宏表示,柯尼卡美能达的这一决策只是公司中期经营计划的一个步骤。据他介绍,2005年3月,柯尼卡美能达便制定了从2005年~2008年度的中期经营计划(V-5计划),该计划的重点是“贯彻组合投资经营”战略,推进“选择与集中”,强化现有事业竞争力,同时培养面向未来的新事业,通过合作与并购来实施扩张。而其中的“选择与集中”,主要是通过集中于商用科技与精密光学事业来贯彻的,其目标是使公司的业务结构向B to B转化。
 分析人士纷纷看好这一事件,认为对柯尼卡美能达和索尼双方而言,都是一个双赢的决策:对索尼而言,终于使其在高端的数码单反相机领域突然平添了强大的威力,解决了困扰其良久的只有消费产品但缺乏利润更高的高端产品的心头之患;对柯尼卡美能达而言,不但卸掉了消费影像这一近年大大拉公司整体业绩后退的包袱,还为其既有资产找到了一个继续发扬广大的婆家——以索尼全球第二大消费影像的地位和在消费领域的丰富经验,完全可能使这一接受产生1+1>2的效应。
 该消息公布后的一段时间里,柯尼卡美能达和索尼两家公司的股票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表明投资者也对此持支持观点。
 柯尼卡美能达是由成立于1873年的柯尼卡公司和成立于1928年的美能达公司在2003年合并而成的。两家公司在合并之前分别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变焦相机和世界第一台自动变焦单反相机的首次发售者,到2004年,柯尼卡美能达累积生产了约80亿卷胶卷,约3000万台单反相机。但从合并以来,影像业务的销售额就一直处于急速下滑之中,且一直深陷亏损之中,且短期内很难有改变,而商用科技和精密光学业务则在2004年度过整合期后,于2005年重新回到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且二者的利润率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根据2005年前9个月的数据,柯尼卡美能达影像业务的销售额占到全部销售额的近20%,但利润仅占全部利润的1%,而全年预计会出现较大的亏损。显然,退出影像业务将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的盈利率。
 据了解,柯尼卡美能达的影像具体退出计划是,数码单反相机技术与部分资产将转让给索尼公司,小型数码相机、传统胶卷相机和小型冲印设备在2005年年底已经停止了生产,彩色胶卷和相纸业务预计在2006年下半年结束生产,2007年上半年前结束销售。其中,所有相机和镜头产品的售后服务,将委托给索尼公司,小型冲印设备的售后服务委托给诺日士钢铁株式会社。
 “但退出数码相机、胶卷和小型冲印等业务市场,并不意味着柯尼卡美能达就此退出了影像市场,相反,我们只是通过退出消费类的B to C影像市场,来强化在B to B影像市场的优势,来实现柯尼卡美能达这一百年影像老字号的自然进化。” 石河宏强调道。
 据他介绍,柯尼卡美能达除了前述重点强调的包括多功能复合机、激光打印机等在内的商用科技产品和利润丰厚的精密光学仪器外,柯尼卡美能达还在尖端的医疗印刷器材、测量仪器等领域初具产业规模。柯尼卡美能达技术中心株式会社更是始终致力于材料技术、光学技术、纳米加工技术、影像技术等尖端领域的基础研究,2005年初刚刚从该中心发展出了一个独立的喷墨技术事业,从一开始便瞄准工业用的高端喷墨打印领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柯尼卡美能达在不久的将来还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与产品。


 

黄页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黄页:

  • 下一篇黄页: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尼桑公司简介

    丰田与中国的交往史

    丰田公司简介

    丰田通商:引领技术新动向

    日本铃木入驻六安国际汽车城开

    谈日本汽车厂商的中国机会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