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日本7-11便利店说起 本土便利生存需要研究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6 10:43:1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便利店陷于盈利困局?有什么突围办法?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内多家便利店品牌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难避开大卖场服务种类受限是原因 国外的大型超市一般开在郊区,而国内一般开在市区,给便利店带来压力。拓展服务范围上,国内便利店的空间有限。 目前,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几大城市,便利店的盈利状况似乎都不理想。 自可的便利店撤出广州后,今年上半年,在广州发展多年的联华快客便利店将其拥有的110家门店卖给了7-11。而北京7-11在2004年开业当年亏损959万元,2005年中期亏损700万元,至今其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中。上海便利店由于集中度高略有盈利,但也不理想。 “企业盲目地快速扩张,认定规模就是效益,成为便利店企业非常容易掉入的陷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江明告诉记者。他分析,由于便利店业态在我国还不成熟,能够实现盈利的便利店本身就不多。如果在单店不盈利的情况下,又去开另一家店,那么在建设初期存在的管理水平低、物流技术配送落后等问题也会扩大,造成恶性循环。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助理、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也认为,在目前成本上升很快的情况下,便利店企业应控制好开店的节奏。企业规模做大了可以分摊成本,但更应寻求单店的盈利模式,确保各个单店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或者要把盈利的店数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对于跨区域发展的便利店,更需要考虑商品结构是否符合当地消费者习惯、员工队伍建设是否跟得上企业发展速度、日益上涨的租金成本是否能够承受等。而来自上海的可的、联华快客在广州拓展的失败更多是没有把握好节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