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 日本企业的发展之路实录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日经BP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30 16:16:3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马云:我买的也是“HONDA”,但是我司机把“广州”两个字挖掉了。


  张房有:日本人减持不要“广州”,我们减持要“广州”,这为我们创立企业的品牌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及。后来他们的高层跟我们谈同意贴上去,他认为消费者买到我们的车以后很快会把“广州”这个字拆掉,我说那要消费者自己去做选择。


  后来他们同意了。实践证明,现在“广州HONDA”不但没有把“广州”拆掉,还认这个牌子。我们从投产的当年一直到今年的第五年,一个品牌的产品连续五年供不应求,这在中国的轿车历史上是没有的。我们创一个企业的品牌,赋予了很多的内容,包括广州本田现在我们所减持的企业的精神,企业的精神是“以人为本,实现创新,共享喜悦”,企业的核心内容是“共享喜悦”,是让制造者得到喜悦,销售者也要得到喜悦,购买者也要得到喜悦。结果我们的企业品牌打响了,现在单纯的产品品牌大家淡化了。这个实践说明,我们创这个品牌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我们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完全有可能创立自己的品牌。所以中国制造或者日本制造里面没有绝对的中国制造和日本制造。


  现在中国制造和日本制造已经变为有机的结合,已经融在一体,很难分了。核心技术在某方面可能是日本的,但是它的管理还有些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在合资企业里面中方起到很大的作用,产品已经很难说是纯日本的东西,中国的成分也很多了。中国制造和日本制造的概念要更新观念,要逐步认识中国制造带逐步提高,制造业水平提高所能创造的就是企业品牌。下一步我们在企业的品牌里面再增加他的技术含量,再增加他的知名度就闯出世界宾派了。我们的产品第一步得到了业界的认同,消费者的认知,员工有了归属感,这是我们的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要把它的国际知名度提升。在于我们的产品要出口,你的产品能够出口,尤其是轿车产品能够出口,说明企业的竞争力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质量水平都有相当的水平,广州正在做中国轿车工业没有人做到的,我们两个出后,一个是本田搞小型车全出口,明年底就可以投产了,出口到欧美,欧共体和亚洲,还有日本本土。并年这个企业就投产。


  第二,跟丰田合资生产发动机,从05年1月份开始出口,20万台的出口,全出口。第二步目标我们又走出去了,广州生产的汽车,广州生产的发动机,广州生产的产品企业品牌打响了,不是单纯的外资品牌。


  第三步,再增加技术含量,提升技术含量,可能在某一个时段,我们的自主开发包括整车的开发,一些零部件的开发等等,整车的开发在慢慢延伸。我们可能涉及到整车的开发,因为那个时候资金有一定的原始积累,技术笑话得差不多了,要偷的东西也偷得差不多了,第三步的目标完全可以搞自己的开发。现在世界资源的整合优化配制,现在很多外国的新的公司他的车身设计都是意大利的设计的,不是他本身设计的。只要我们有知识产权,我们一开始参与了,这也算我们自己的。


  企业品牌的我们有三个目标,第一步实验了,第二步正在实施,第三步不远的将来我们肯定也会实施。


  ………


  魏新:第一点,我们可以想想八十年代初期在我的印象当中家里头有一个日本的产品应该是家电的东西,你一定会很自豪,我们家的东西是日本的!因为我印象很深,凡是出国会带的指标都是有件的。一个指标大概一千多块钱。说明什么?说明你拿那个指标可以买到日本的产品,而且便宜。日本的产品有电视机、空调等等,数码相机也有,包括手机,中国的企业在我们的心目中,没有谁说我们买的电视机一定要买日本的产品,这点是大家看不到的。我们中国的企业跟日本的企业还差得太远了,我们在日本有一个公司,现在日本大概差不多三百多家报纸用我们的软件,我们的感觉日本的企业家非常严谨,他做的东西他在世界上就是精益求精,我在公司老跟我的员工讲,你到日本的酒店卫生间里面,他贴瓷砖都贴得像工艺品,在马路上看到马路边修的东西,水泥看完以后,你找不到任何瑕疵,这种精细欧美国家都不能比,日本企业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成绩,一个很根本的原因,日本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第一的,第二,日本员工认真负责的责任感,做事情非常认真。第三,前几天我去日本,《经济新闻》邀请我去作一个演讲,到那个地方很吃惊,以为只是日本的企业,香港、台湾、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都是周边国家的,没有中国的企业,我是被邀请讲演的。他们讨论的是中国的市场,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如何和中国企业合作的问题。在那里面当时我下飞机晚了一点赶到会场,我是第二天讲演,他让说来说是有一个研讨,有一个日本的代表在讲,他说我告诉你们中国这几年经济,日本很谦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得很快,我们日本应该向中国学习。其中有一个调研的结果,我后来说我不同意那个观点。他们讲中国的青年都想自己去创业,他调查的中国大学生,比如北大的大学生,80%的人想自己创业,我说你这话就是80%的人想当老板。而在日本只有10%的人想当老板,没有创业冲动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我说这个观点是对的,反过来想,我问你一个问题,一个社会10个人有8个人当老板,这个社会正常吗?我们有一个说法不是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我说如果都想当元帅的话就没有工作了。日本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才有发展,如果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好高骛远,那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好处。如果中国有10%人都想当老板,那不见得都当老板。如果我们中国80%的人都想当老板,你做的东西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这是很重要的。我回来讲,你们都想当老板当然好,干脆你们不要在这儿做了,你们自己出去做好了。在心态上,你可以积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你要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条件,你有这样的聪明才智,有经验了才可以。所有的人都这样的话我觉得中国人缺乏对公司的忠诚度,缺乏对公司的责任感,我们和日本的企业还是有差距的。最重要的差距,日本的企业到目前为止都是有核心性的,我们没有核心性。


  我觉得中国人没办法这么做,我觉得他是最好的作,但是不能够看到现实,我很同意这种观点。没办法,这跟没办法这种无奈背後是什么?是日本企业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有。现在汽车不说,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占也政策导向有问题。比如我们从家电行业,日本对中国的企业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家电,然后是汽车。其他的领域影响没有那么大,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说欧姆龙,地铁进出口的票,你到日本看看他的地铁的感觉,跟我们的剪票完全不一样。日本的地铁非常先进。我从家电看,我们国家差不多在重复同样的怪圈,怪圈越来越小,周期越来越大。做到最后利率急剧下降,剩下个别的企业在活着,别的企业都死了。活着企业都是微利,但是给别人打工,大部分的钱给有核心技术的外国企业。


  第二个问题,我们怎么看中国制造。很多经济学家都在提中国制造,又提WTO以后中国被称为世界的制造基地。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基地,从此中国就兴旺发达起来了。我们主要要看这个问题,外国东西来了我加工那是最早的,中国制造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有没有好处?太有了。我绝不否认这个好处,我觉得它的好处有这么几点。第一,它使得中国的经济规模GDP有了明显地增加。第二,它使得中国政府财政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三,它解决了中国大量的就业问题。第四,使得中国的企业学到现代企业的制造业系也的观念和技术。这四点是不可否认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的企业比较比较快。


  我们反过来看,那个时候是一点点发展的,现在大家说机会来了,我们要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基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加入WTO吗?不是。我觉得这实际上是一种转移,一种资源配制的转移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我们都知道资本是追逐利润的,哪个地方能让资本带来最多的收益,它就会往哪个地方去,在制造领域也是如此。取决于三点,一是本国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你的政策是否开明,你要不好他没人来。我们知道你都是中国,为什么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没有人来中国呢?那个政治环境没人敢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政治环境有的好转,政策也非常优惠,最优惠的叫五免五减半,大家当然愿意来了,没有人愿意往打仗的地方投钱,比如伊拉克,格鲁吉亚等等。


  第二,你这个国家要有吸引他的资源,在中国就是廉价的高质量劳动力,又便宜,大家都来,否则的话谁买?这样的一种吸引使得外商进入中国。第一次转移及第一次从欧美转移到南美国家,那次转移完以后欧美的国家什么都没有,都很好,我们看到他们光在写字楼里面为赚这么多钱?这次反映到中国专业的时候,你们看看阿根廷、巴西,他们的经济怎么样?我们不要重蹈南美国家的覆辙,很有可能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会从不发达的行列到了中等的发达水平,那个时候我们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没有了,可能会往别的国家转移,转移到非洲去,那个时候怎么办?我的观点是,中国的企业还是要有核心竞争力。不光是张总讲的,还要有创造性的核心技术上,政府要在这个上面给予支持。


  ………


  马云:中国里面十个里面八个想创业,混乱时期头头多,和平时期人少。


  秦朔:最近这几天真正了解钢动的制造业是南海,李总的企业在南海,他在空调的竞争越来越强,广东的制造业有可能变成南海造,这方面李总应该有很多的新的。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