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黄页 >> 汽车 >> 丰田 >> 正文
新能源准入“收网” 丰田普锐斯独自“漏网”

中国汽车产业将在未来无数次提及,并重新审视2007年的11月1日。

  这一天,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这个“规则”的出台在意料之中,因为此项“规则”的征求意见稿今年3月就已发出;但“规则”出台也在意料之外,因为除了丰田,大家都没有准备好。

  10月27日,通用董事长瓦格纳“放弃”同样以新能源为主题的东京车展,来到北京,宣布启动在华的新能源战略,其中包括上海通用明年将量产混合动力车。抢在“规则”出台前完成“北京之行”,瓦格纳对中国市场的嗅觉还算敏锐,但却只能用“亡羊补牢”来形容。

  “规则”出台后,自主汽车企业如吉利等都表示,“已经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做好准备”。这样的表态是言不由衷的。科技部多年来高调实施的“863计划”指定多家汽车企业研发混合动力技术,姑且认为技术已经获得突破,但从实验室到销售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这段路,中国的自主汽车企业都还没来得及走,就已经被新出台的“规则”收入网中。

  从今天回望2006年1月15日——普锐斯在北京宣布上市。这个曲高和寡的车型因为销售不畅屡屡被业界嘲笑,但今天能笑出声来的只有丰田。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出台了15条“准入条件”。其中,引起业界关注的是第五条——“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也就是说,跨国汽车公司要想在中国推广新能源车型,必须把核心技术贡献出来。

  对此,媒体评价很高,甚至赞誉为“第二次市场换技术”。如果是针对氢能源等高端技术,“第五条”对中国汽车业的推动意义是巨大的,这将进一步缩短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但是,就目前来看,甚至在更长一段时间内,所谓的新能源其实指的就是“混合动力”。就混合动力技术来说,多年实施的“863计划”已经获得突破,即便没有,在中国推广混合动力的关键点也不是技术,而是准入管理。

  “规则”强调,对混合动力产品将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阶段。“起步期产品只能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并在批准的区域、范围和条件下进行示范运行;发展期产品允许进行批量生产,只能在批准的区域内销售、使用;成熟期产品与常规汽车产品的公告管理方式相同,在销售、使用上与常规道路机动车辆相同。”

  准备在混合动力车上大干一场的企业要做好长期准备了,先在批准的区域、范围内示范运行,再在批准的区域、范围内销售,等到可以全面铺开冲量了,那是公元几几年?

  记者得到确切的说法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针对的是今年11月1日后量产上市的新能源车。普锐斯独自“漏网”。由此,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丰田“独舞”的局面。

  一度,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自主汽车已经难以在传统技术领域赶上跨国汽车公司,唯有新能源领域,我们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源于此,国家“863计划”投入巨资研发混合动力等新技术,以上汽、东风、长安、吉利为代表的自主汽车企业摩拳擦掌,准备在新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从2005年国家准备推出混合动力国家标准开始,时任长安汽车总裁的尹家绪就多次提出质疑,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标准时要多考虑自主汽车的技术成果,而不要照搬丰田的技术标准。这场争论持续了很久,最后不了了之。人们不知道最终出台的混合动力国家标准有多少丰田的影子,但事实是在此之后不久,丰田高调在长春量产了普锐斯。

  普锐斯在日本和美国的畅销一大原因是政府的税收补贴。在中国,普锐斯还没有享受到这一待遇。但基于中国对环保和能源的迫切关注,力推混合动力车已经是趋势,相应的政策出台只是时间问题。此次,新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目的是不让汽车厂家一窝蜂上马混合动力,但却给普锐斯提供了最好的发展空间,并让它成为最大的利益受惠者。

  需要强调的是,在汽车传统技术制造阶段,我们一手扶持了大众“独霸江湖”的局面,此后中国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打破垄断,换来汽车业的百花齐放。然后,在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制造阶段,我们正在一手扶持又一个大众,丰田的“一支独大”正在重复中国汽车的历史。(武卫强)

黄页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丰田汽车中国事务所一览
同方环球(天津)物流有限公司
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天津丰津汽车传动部件有限公司
丰田一汽(天津)模具有限公司
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
天津一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长春丰越公司
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常熟)零部件有限公司(TMCAP)
天津丰田汽车锻造部件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技术研究交流(广州)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仓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日本股市开盘尾随美股升势反弹 丰田汽车领军上攻
丰田老总怎么看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与丰田将共霸中国市场
丰田前三季度全球销量超通用 达到699.791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