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黄页 >> 在华日企相关 >> 正文

汽车产业 日本会被中国超过吗?

作者:未知  来源:qq   更新:2005-4-22 9:34:49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中国加入WTO后,与机械、精密仪器、电子厂商一样,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也开始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且不提是否存在风险,单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勿庸置疑,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展市场。然而,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毕竟多数人都认为中国并非“研究基地”,最多不过是可以降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事实果真如此吗?

  外资涉足一般技术开发

  目前中国,已经到了普通产品只要有图纸就能够生产出来的水平。而象摩托车那样由多种零配件组成的产品以及IC芯片那样的高科技产品,只要可以进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指在没有设计图纸或者设计图纸不完整、没有CAD模型的情况下,按照现有零件(称为零件原形),利用各种建模技术及CAD技术重新构造原形CAD模型的过程),就可以仿制出来。由于在专利与创意等知识产权保护(防假冒)方面,中国的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这点令发达国家感到相当头痛。

  从这一现状来看,与中国相比,日本的优势在于“新功能以及新规格产品、配件设计和图形绘制”的工程领域,以及“开发出使产品具有新性能、符合新规格的技术”的研发领域。当然,商品企划方面也在上述之列,只是本文的探讨仅限于技术领域。

  日中两国在开发上的差距要大于生产方面。不过,在开发方式已基本完善的零件、材料和日用品等方面,中国也已着手开发。事实上,中资企业在这些开发上基本上都得到了外资合作企业的援助。

  AT方面的技术差距为10年以上

  以日欧为中心提供经营战略咨询服务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Rolandberger)近日以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汽车厂商技术人员为对象,对日中在汽车各个组成部分上的技术差距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与日本相比,中国在①通用技术领域(车门装饰、门铰链、玻璃、保险杠等)上的差距约为3~4年;②标准技术领域(车轴、活塞、散热器、车身内装、制动器、稳定装置等)约为6年;③高级技术领域(MT、手动方向盘、ABS、方向指示器、导航系统等)为8年前后;④超高级技术(引擎控制器元件、AT、液压方向盘、气囊等)为10年以上。

  调查发现,AT上的技术差距比导航系统要大。也就是说AT之所以更难,是因为在整体优化、即所谓综合磨合上需要技巧与经验等知识与周边基础技术。在这一点上,象导航系统这样的IT产品,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协议标准化进行调整,根本不需要进行复杂且麻烦的反复调整。

  顺便提一下,要是将此次参加调查的合资企业换成中国独资企业的话,①-④所述的技术差距还要加大2~3年;如果将调查涉及的通用车型改为高级车型的话,差距还要加大2~5年。

  10年后仍能安枕无忧?

  但笔者关心的是未来。日中间的技术差距,在通用技术之类的成熟领域正逐渐缩小。而在技术飞速进步、尚有很大发展余地的领域,或者在系统技术这样既复杂又需要昂贵大型设备的领域,两国间的差距并未减小。

  但是,这种看法能够成立的时间也就数年而已,(然而,要想让日本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恐怕还需要几年时间。)当到了中国的汽车厂家逐步增强实力,并且拥有人材的2005年前后,时代的“分水岭”就会呈现在人们面前。因为到了那时,中国在涉及研究开发的人力、物力(周边设备)和财力方面都大大加强,以通用技术与标准技术领域为中心,中国能够迅速提高赶超日本的速度。

  总之,如果认为日本在汽车领域拥有5~10年的技术优势,因此而觉得“10年后也尽可放心无忧”的话,则大错特错了。其实根本就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同时还应该丢掉“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领域领先许多”的心理,罗兰·贝格公司认为,在某些特定的应用研究方面,中国在效率上将超过日本。

  所谓特定方面,指的是IT相关产品。正如前文所述,在这一领域中,个人想法经常会发展成为一项工程。事实上,只要具备了人材和制度,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将相当惊人。

  拥有丰富的高潜能人材

  在使IT相关产品迅速具备实力的人材方面,中国的超级工作狂和天才可比日本要多。假设每个国家的总人口中超级工作狂与天才所占的比例都一样的话,那么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这一人口的比例接近日本的10倍。

  并且中国的教育热比韩国更甚,许多年轻人都在刻苦学习。尤其与日本不同的是,这些年轻人都是自觉地努力钻研。既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在中国,年轻人是决不会象日本那样,“考上大学就算是实现目标了,然后就可以尽情地玩了”。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黄页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黄页:

  • 下一篇黄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尼桑公司简介

    丰田与中国的交往史

    丰田公司简介

    丰田通商:引领技术新动向

    日本铃木入驻六安国际汽车城开

    谈日本汽车厂商的中国机会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