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BP社董事长吉村久夫:
主持人:我很容幸跟秦主编主持这个论坛,我从来没有做过主持人,一直是人家支持我讲,我突然发现做主持人是挺累的,写的不少的东西。如果主持得不好请大家原谅。最开始请BP社社长先介绍一下日本企业的成长。日经BP社是日本非常有经验的杂志,这几年我去日本比较多一点,第一次把阿里巴巴介绍给日本的杂志是日经BP社,我没有想到他的影响力这么大,在日本的杂志一介绍我们,我们在日本的影响力非常大。在日本的机场、火车站任何地方买到的杂志就是日经BP。
………
吉村久夫:我本人是日经BP的社长。日经BP在日本经济杂志当中我们发行的四百多本杂志。今天我们的日本企业面对各种各样的课题,面临二十一世纪我们日本企业该如何前进,我们在这方面有些想法,在中国企业家面前能够谈一谈日本企业的摄像,我深感容幸。
日本经济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跨国经济的瓦解一直处于低靡状态,我们的GDP总算到了头,经济成长率也在提高,将近2003年达到2%的成长率,失业率还在不断地上升。整个经济恢复的能力还不甚强劲。首先恢复的是企业的经济收益,企业的效率在不断地上涨,在2003年3月结算年度当中收入已经上涨了70%,取得了很大的紧张。在去年以来,设备投资都非常不景气的领域也渠道了非常好的进展,但是由于经济恢复才刚刚开始,现在消费还差得很远,上市企业的销售额才上升了0.9%。企业收益得到恢复原因主要三点,首先企业甩掉赘肉,保留肌肉,过去企业有很多臃肿的机构设备和借口,日本企业开始卖掉多余的资产,在企业内部推行信息化,寻求内部的合理化,这些经营活动的项目也逐渐出现。第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我们发展的重点是数字家电,首先是DVD播放机、数码像机、液晶等等,日本的产品服务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充实。第三,海外市场的开拓。因为国内市场非常低迷,所以日本不光把海外作为生产基地,也逐渐把海外作为销售基地。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托中国的福,日本借中国的东风也在逐渐地开拓新的市场。
日本企业60年代以后,取得了高速地发展,但是每隔十年都迎来经济危机,六十年代的资本自由化,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九十年代的金融紧缩机,随着资本自由化,日本企业经营权被外资剥夺。正是当时的危机感创造了现在以丰田为主的汽车公司。在石油危机当中,日本是卡输入引进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吃了很大的亏,逼迫日本走向节能的道路。日本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节源大国。日元一下子增值了130亿元,日本企业在那里拼命地进行成本的降低,即使是一对一百亿日元,也能够保证经营的顺利。金融紧缩也是如此,使许多企业受打击而破产,企业的保护一直长期接受政府保护的很多企业开始面临不景气,被淘汰出这个市场。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的经济令世界的经济发展,经济摩擦也不断发生,过去三十日中贸易增长了80倍,日中经济关系已经到达了一种无法分开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对日本绝不是威胁,而是对日本经济的巨大推动力量,这是日本的现实。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想增强国际知名度也需要日本企业的帮助,日本企业也面临着中国企业竞争威胁,所以这对双方都是很好的关系。所以日本要和中国携手共同应对一种一样的技术。海尔公司进入日本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我们发布的这个杂志曾经做过一个特辑,中国经济在中国取胜的七个法宝,比如说如何制造周期短的产品,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培养更好的技术,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加强研发等等,是我们举的七大法宝。在新的物流体系、新的技术制度,新的经营制度,这些都是我们新的经营核心的题目。这并不是为了只办一个中国企业是日本企业今天所完成的重大课题。日本企业面对三个课题,一个是经济全球化,二是技术尖端化,三是社会的高龄化。这是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在这样的变化当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努力,但是结果还尚未表现出来,今后要不断努力下去,才能够对应二十一世纪,否则我们无法生存。二十一世纪日本企业的活路就在这三个课题的解决。
随着经济的国际化日益发展,日本各方面的国际标准化在不断地发展,现在逐渐走向国际阶段,修改日本的金融。企业工会制度等等曾是我们日本经营的三大法宝,我们现在不得不进行大手术,现在联合已经打破,我们引入美国式的公司管理形势,随着国际化的进展,日本式经营如何威驰下去呢?有很多人指出还应该在这个潮流的威胁下减持住他的优点,看来我们要面对很多的实际问题。另外,技术和高科技在不断地发展,日本想通过高科技化来解决问题,而且今后十年技术发展的重心与过去十年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向百家企业的首脑进行了调查,他们这样回答我们,纳米技术、环境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技术、医疗技术、医药技术等等这是他们今后发展的重点。过去十年是半导体、是液晶,是加工,是精密技术仪表,发电,游戏机,手机等等。可以说今后十年跟过去的十年有很大的区别,在汽车领域、在环保领域,现在的燃料电池发展得非常迅猛,这不光是日本企业的课题,全世界正在努力致力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另外,日本最短期内实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龄化程度。日本人当中,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迎来了高龄化社会。但是正在高龄人口不断上升的时候,总的人口却即将迎来转向降低的整合点。如何照顾这些老人呢?这是日本今后一个重要的课题。企业延长退休时间,活用退休者,再雇佣退休者,雇佣外国人等等,日本企业正在尝试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
另一方面,工厂也进一步实现机器人化,所以,日本企业面临着在质和量上如何确保高质量人才的重大课题。另外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企业必须用人来获取利益,现在不够,企业必须要威驰下去,必须要持续地创造附加价值,如果造成赤字破产的话,将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企业要想持续地盈利,首先就要不断地增加附加价值,我们重视的是品牌能力,也就是竞争的其他公司相比,通过品牌来创造我们的优异。这个图表显示奥林巴斯的,这是三角,企业价值越来越高,企业成绩会越来越好,企业成绩越来越好就会促进品牌的效益,这是一个很好的讯管,这是我们所谓的金三角。
日本有600万以上的中小公司,跟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集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比如中国产品的攻势非常迅猛,日本企业非常困苦,但是在金属模具等等一些日本所擅长的领域里面,日本的中小企业却拥有连大企业都不具有的优秀的技术。在特别的领域里面他们是“ONLY ONE”,他们为了快法新的产品和大的企业直接合作。比如有一个公司只有5个人,却直接和日产签定合同给他们提供产品。日本企业就靠这样一些技术,比如说数码相机,不断推出新产品才使我们占有了80%的市场。现在日本大企业并不一定非要标准第一,可能要标准“ONLY ONE”,只有我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你成为了“唯一的”,也必然成为了“第一”的。有人说日本只配成为“第一”,听到这样的夸奖,很多人日本人心里非常美,但是日本的经济泡沫马上破灭的,日本的经济迎来了困境。如果没有谦虚,国家和企业都将破产。反过来说,企业日本能够克服危机就能够获得胜利,资本自由化,日元升值等等,日本企业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就是这样的过程,克服危机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为什么危机能够带来成长?危机能够带来智慧,每逢危机企业都向员工吸收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各种各样的技术,比如纳米技术从2005年的十万亿日元升到不久的将来10300日元,我们要解决各种环境问题,创造一个很好的公司含量,企业要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才是二十一世纪企业的状态,日本以后必须要经过这样的选择。
最后,我们公司要对中日经济交流做出进一步的贡献,为此,我们首先来到北京,设立了支局,派遣了特派员,现在我们还没有直接用中文发表很多的杂志,今后打算增加用中文发布的杂志,与中国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现在也在逐渐加强我们的网页建设,希望各位能够多来我们的网页阅览,希望中国的优秀人才能够为BP公司所用,为我们服务。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5分钟时间,大家进行一些提问。
提问:日本的经济环境跟我们是有关系,日本制造对中国制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吉村久夫:日本产品对中国有所影响它首先是一个示范的效应。您是想问一些更具体的问题吗?
首先,最重要的是日本到中国的产品中国人看到这样好的产品“我们也想做”,日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所以,很多厂家会对照日本的产品会造就不低于它质量的产品。还有一种,日本企业直接到中国来设厂,和中国人一起在工厂里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在一起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当追,中国人将会学会产品技术的方法,产品质量管理的方法等等,中国的人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在部分领域将会超过日本。
……
提问:中国的家电行业跟日本的家电行业现在的竞争也越来越远,表明我们的制造水平在提高,我们的重工业,汽车制造业和钢铁业还有大型的一些卡车等等深加工的制造业和日本的企业差距,您能不能用一个年代能告诉我吗?
吉村久夫:您的问题非常难。别说家电领域,冰箱,洗衣机,在这些领域包括电视,我觉得中日质量已经差不多了,但是即使是冰箱,用不用氟隆(音)等等,这些领域日本还是走在钱端的。在汽车领域,我不敢说日本比中国强多少年,恐怕强很多。日本的汽车在美国也和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同期较量也不输于他们。日本的汽车产业最近总算真正地逐步地进入到了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行业也在迅猛发展,简单地换算多少年可能非常肯定,无法回答。尤其现在技术发展太快了,而且中国有可能率先采用最新的技术,采用后发优势走到日本的前面,反过来说,正因为日本发展过头了,如果使用新技术就要扔掉现在的东西,就会亏本,企业有可能因此而落后。所以这在日语里叫先行劣尾,正因为你先行了,你最后处于劣势,这种可能在发展迅猛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
主持人:现在请嘉宾上台就全球品牌: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论坛
秦朔:吉村久夫先生,日本大使馆的商业参赞千叶明先生,魏新教授,张房有先,李亦非小姐,李兴浩先生。
马云:我跟浅说做了一个对对面,我是亲日派,他是亲中派,这是为问题而问题,不带有其他的色彩,大家谈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刚才听了吉村久夫先生二十分钟的演讲以后,大家肯定有很多的问题,先请秦朔发表意见。
秦朔:马云先生的公司是有日本的投资,他也经常去日本,所以他理所当然要亲日一点。我在广东工作,广东很多的家电企业非常多,我会从这方面多替中国的制造人说说话。我们是讨论一个全球市场里面中国企业跟日本企业竞争率的问题,至于管理、文化等类似都可以更换的。究竟是中国制造还是日本品牌这些概念有一个更广的探讨空间。我站在中国的立场看,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成本优势,第二是市场优势,第一有很大的内需市场,第二是对市场不熟悉。第三是有市场的优势。质量是一个很动态的概念追求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断地改善比单纯追求一个非常完美的产品更重要,这方面中国的企业有一个速度的优势。最后就是学习的优势,我们在坐这么多企业家眼光和申请是其是都代表我们有很强的学习的意愿,有这样的优势可以削减技术上的劣势,也可以弥补我们国际化管理的劣势,从这几个角度衡量,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国制造型的企业应该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我看马云先生您是亲日派,您觉得日本企业哪些方面是他们的优势?
马云:我对日本一开始不是怎么了解,三年前我对日本了解跟绝大部分的中国人一样,带有很多的古里古怪的想法,到了日本以后,我越去越发现自己不了解日本。本来我以为我们的制造业很厉害,我记得我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有一次演讲中,我发现日本人也很好学,这么一个论坛里面90%都是60岁以上的人,不管讲什么他们都很认真地听,问他们有什么想法,他们没有想法,我批评他们你们老年化,你们年轻人去哪里了?我批评了很多,他们点头,是的,我们是比较慢。我一年之内去了四五趟,越去越不了解,包括很多日本人以为了解中国,但是也不了解。我觉得制造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服务和质量的意识是相差几十年的问题。我自己感觉买日本的电视机这么多年历,从来就没坏过,他还偶尔打个电话问你“你觉得有没有问题?”我觉得最好的服务就是不要服务,因为你不要服务,他打个电话问你你觉得心里非常舒服,但是中国人是人家的态度好就是特别好。日本企业今天经历过的状态刚刚经历低迷,中国有一天也会经历。我们中国企业是应该等到我们低迷的时候考虑问题,还是今天考虑我们一定有低迷的时代?日本经济是99步加一步,日本经济非常努力,这十几年来衰退不是一个经济的衰退,但是一个心理的衰退,大部分的日本人很也钱,他们越怕经济危机越不敢花钱。做很容易,意识的培养要好多年。中国企业在服务意识、品牌、质量意识方面跟日本的距离非常远。最近日本经济心理上做了一些改进,但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日本东京很多的小店,我去一家小店,他的小店是卖小点心的,这个店已经开了140多年了,点心做得非常好,当年的天王买点心到他那儿买,他们的质量非常好,日本人的包装非常好,我们的包装一塌糊涂。距离可以学习。日本人在制造领域里面已经放弃了一些低端制造业,进入高端制造业,我儿子玩的游戏机看的动画片都是日本制造的,我都看不懂,我觉得这比较可怕,二十年以后我孩子一代的人他们的时代是动画制造。昨天晚上选美的动画制作是模仿人的高科技制作,这个制作是水平非常高的,我虽然不是很懂电脑,但是我知道这个距离非常遥远,我想提醒大家,制造业在不断地提升,我们不能停留在今天的制造上面。
秦朔:请在座的嘉宾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间接。
李亦非:我是就职于维亚康母公司,也是最大的传媒公司,公司的主要业绩来源收入就是广告收入,我发现我们很多的大客户都是日本客户,我今天向在此从我公司盈利的模式来看,日本公司在品牌经营方面的力度。我们中国也打品牌,日本的产品也打品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我们首先对品牌的认识认的是名,真正的品牌经营上更多的内涵在后面。品牌所包含的是它后面包含的许多的服务水平。当你买了一个日本的电视机十年不坏的时候,它不是通过广告打出来的,他是通过后面的服务向消费者展示了他品牌的魅力。打一个品牌最终不是为了他把它打出名就可以了,一定要跟上很多服务的内容。
品牌一定要有持续性和长久性。我们中国的品牌常常有昙花一现。当年的“巨人”,现在的“脑白金”做得非常火爆,它一下子在电视台拿到了“标王”,他们经常讲中央电视台的标王,通常是企业的毒药丸,很多企业没有熬过三年,对一个企业的产品,背後隐藏很多的,是他的内涵,他的服务,很多的东西。
第三包含它的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我们认为品牌只要出名,但是后面并没有研发方面、技术方面,IPR方面真正投入很多的研究。我们知道日本的随身听,在随身听之前没有人知道音乐可以拿来随身听的,这就是全新的技术含量,全新的技术,自己的一个知识产权。还有一个BS2,刚才马云讲到了孩子玩的游戏机,BS2也占领了全世界的最大的市场,这是因为它有很高的知识含量。
品牌一个是服务水平,一个是持续性长久性,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最后是不断创新。不是停留在今天的水平上,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电冰箱,也可能发明新的技术支持这个品牌。这是品牌本身所包含的内容。
再创造品牌的手法上,日本产业有几大优点和特点,一是大目标,他们把全世界市场作为他们的目标,他们是大胆子,他们有很大的胆子。我记得年在美国生活的时候,索尼购买了哥伦比亚的电影公司,当时的所有华尔街日报、路透社等等一片抗议,但是他还是做成功了。为了打入品牌不惜代价。他花起钱来非常大手笔,一笔砸得很大,日本当时很多的企业都是后来参与了奥运会的赞助。在这种品牌的赞助上一下子把自己提升到世界最一流的产权品牌。在品牌经营方面,大目标、大胆量、大手笔,也确实是我们很多中国企业需要学习的方面。
……………
张房有:今天能够参加这个会广汽中国很多的合作企业都是跟汽车合作的,广州本田占了50%的股份,还有跟丰田合作了发动机整车,还有广州50铃,还有30多家日本企业的零部件制造,这全是跟日本企业合资的,所以他们把我作为讨论的嘉宾。
主题很有趣,中国制造和日本制造。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其实以我广汽集团跟日本企业合作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回答这个主题,在制造业的合资企业里面,没有单纯的中国制造和单纯的日本制造的概念。或者说至少这个概念在逐步地淡化。为了支持我这个观点,我讲一下广汽跟日本企业合资的例子。
我们跟广州本田97年成立公司,99年投产,到今年第5年。大家一了解广州汽车工业就了解广州本田,那时候买车是买广州本田的车,不是过去的概念是买日本本田的车,买雅阁什么的。在中国很多消费者心理,首先想到的是广州本田的车,现在有很多的品牌,飞兔,雅阁,有2升等等,还有奥迪赛等等,大家不会细分哪一个类别,主要是看这个本田的牌子就很热心地买。
说明品牌本身界定为既有产品的品牌,又有企业的品牌。广州本田为什么能够在广大的消费者在业界得到认同,在消费者里面得到认可和认知,我们主要是强调了企业品牌。产品的品牌主要是由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构成,他的核心是技术和质量。企业的品牌,除了产品品牌所具有的内容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包括服务,包括文化,我们致力于在创企业的品牌,不是创产品的品牌。产品的品牌我们要闯一个指名的品牌不容易,但是我们要闯一个企业的品牌这有一个基点。当年我们跟目前本田谈判,大家买车的时候在后尾巴里面右上方写着“雅阁”,下面要写着“HONDA”(猜)我们不同意,打“雅阁”可以,核心技术是日本的雅阁技术,但是制造在中国制造,不是日本制造,我们一定要打“广州HONDA”。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