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进行的一项“在华日企问卷调查”显示,有8家企业称2011年1月以来发生了罢工,占10.8%。
该报刊文称,本田、日立制作所和松下等公司在华工厂相继发生罢工,可见对青年的劳务管理难度之大。如今生产一线的员工多是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具有较强的权利意识的80后和90后。他们通过网络接触最新信息,高度关注晋升和生活品质。他们在待遇等方面对公司提出高要求,在被驳回时往往会宣泄不满。
在日企对华依存度上升的背景下,如何灵活使用中国人才受到考问。
文章指出,以往很多日企对灵活使用中国人持消极态度。一家在华调研公司负责人说:“日企下放给本地员工的权力不如欧美企业。”引人关注的是,在人才本地化方面领先的欧美企业还利用中国员工的人脉,从而在基建项目竞标等方面占据主动。
位于广东深圳市的富士施乐工厂针对30岁以下青年员工进行别开生面的培训。从交友方法、心理健康到存钱技巧,讲座内容超越工作范畴,包罗万象。这座工厂的离职率低于平均水平。一名富士电机公司企业社会责任部管理人员认为,这是悉心照顾员工的结果。
也有日企试图让中国人挑起重担,开启晋升大门,以激发他们的干劲。4月1日,富士电机提拔在华招聘的员工梁浩担任富士电机在华统括公司“电力电子机器事业本部”本部长。该部门负责变频器和电动机等拳头产品,销售收入占富士电机中国业务销售收入的70%,属于核心部门。统括公司约有100名日本员工,不过大部分明年秋就将返日。今后,中国人将走上包括经理在内的管理岗位。
此外,为积极灵活地使用中国人才,2009年,西科姆公司招聘22名日本大学的中国毕业生入职日本总部。这种招聘持续至今。如今,这些中国员工从事向顾客推销报警系统等工作,活跃在销售第一线。他们将来还可能成为日本总部的管理人员。
文章认为,扎根中国就要成为一家让中国人盼望在这里干,能感受到工作价值的企业。能否完成这种转变还预示着日企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