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黄页 >> 在华日企相关 >> 正文
日企在中国迈出第三大步:加快研发力度

日企的中国战略分三步,第一步是建厂从事生产,第二步是开拓中国市场,第三步为在中国研发。上个世纪80年代是日企在中国建厂时期,90年代以后,中国市场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日企在中国的市场开拓变得重要起来,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市场的开拓还在进行,但已迈出第三步。加大在中国研发的力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日企的选择。这第三步的迈出,无疑将会让日企在中国的地位愈发牢固,成为刺激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推动力量。

扩大在中国的研发力量
    进入21世纪以后,日企加大了研发力度。企业的技术高度化特点愈发明显。
    在生产成本的竞争上,日本企业的优势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日本的劳动力成本之高,已经超过了美国及欧洲大多数国家,降低劳动力成本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提高生产效率,则需要大量的设备投资,这种设备投资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增加的速度很快。但通过设备投资来提高生产效率,一定程度地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压力。企业不能无限制地加大设备投资比率,靠设备投资给企业带来收益,只能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侧面,而不可能是经营的最主要内容。
日本企业的强项在于能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式。普通消费者能看到日企不断地把高质量、新性能的家电推进市场。走进工厂,人们可以看到众多的尖端设备出自日本厂家。发电厂、高速铁路交通的设备及系统、通讯装备等等,出自日企的要远远多于其他国家的厂家。日企在中国的生产及市场,实际上已经从普通消费者看得见的家用电器渗入到了工业生产的内部,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日企何以能够在短短的20年内深入到中国工业的方方面面,是因为他们有着比中国多数企业要先进很多的技术。从节能、技术的成熟程度等看,中日企业之间的差距在20年前高达数十年,就是现在也还有很大的距离。
从手机市场看,日企在欧美手机企业面前,虽然没有取得像样的成绩,但不是他们没有技术,而是在开发中国市场上出了问题。众多企业共同挤在中档手机市场上拼搏,在收益较高的高端手机市场上他们杀不进去;在价格便宜但数量很大的低档手机市场上,日企又不屑一顾。中档市场越做越小,日企手机市场也只好节节败退。中国通讯很快会进入到3G时代,以日企现有的通讯技术、手机生产能力,如果他们愿意重新在中国市场振作起来的话,不是没有可能性。
从数码相机上看,4光信号向电子信号转变的核心技术,现在掌握在日企手中。今后高级的单反相机能维持较高的利润,普通数码相机将很难有所盈利。日企中除了光学厂家佳能、尼康以外,索尼、松下加入到了单反数码相机的竞争行列中,数码相机中能拿到利润的依旧只有日企。
    在计算机数据存储方面,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大都出自日企。新一代的闪存NAND等技术基本上是日企的天下,芯片方面也是日企有绝对优势。
    有了存储方面的绝对优势后,日企的平板电视等开始出现了活力。本来液晶、等离子电视就是日企占有绝对优势,加上大容量存储技术后,日企的平板电视的功能更加丰富,使用起来也愈发便利。
    大型发电设备、高速铁路等是日企的专长,如今在这个市场上能与日企竞争的国际企业已经不多。
日本企业重视研发,让它们在国际技术市场上有着众多的先进技术。研发与企业能拿出大量的预算从事这项工作有直接的关系。日本大多数企业的研发费用为销售额的5%-10%,很多企业家总是拿自己在研发上的投入来显示企业经营的特点。大一些的企业,其每年的研发费用能在2000亿至5000亿日元之间。几家大企业的研发费用加在一起,就能轻而易举地超过整个中国的所有企业的研发费用。

在中国的研发力度正在加强
    日企在日本国内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在国外,特别是在中国的研发速度也迅速提升了起来。
    很多企业在中国是有技术部。从国外来的数据技术要转变为产品,需要有众多的能够理解日本总社技术意图的人,过去技术部的成员所做的工作主要是消化日本技术。
    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企业的技术部在提升为技术中心后,又在这两三年纷纷让技术中心独立出去,成为技术研发公司,开始与中国的大学、研究机关进行频繁的共同研究,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开始出自中国的研发部分或独立的研发子公司。
    让日企重视中国的原因在于,中国有众多的技术开发人才。2005年日本全国的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50万人左右,不及中国一年的大学录取人数。中日更大的不同是,中国大学生基本上以理科学生为主,文理科比率在前几年一直保持在1:6左右,近年来文科学生比率有所上升,但依然不能和日本的1:1相比。中国有大量的理科学生,日本已经不再教授的课程,如压缩机专业等,中国并没有废弃。
    还有一点中日不同的是,中国硕士博士毕业的理科学生数量也大大地超过了日本。企业在中国寻找研究人员,比日本更方便。在使用语言上,日本在其他国家的研发企业,通常使用英语,而在中国基本上可以使用日语,这让日本企业感到非常的方便,与总公司的勾通也很简便。
    由于在中国研发有特殊的社会条件,日企研发队伍这两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部、技术中心先后独立后,与中国大学、研究机关的交往变得更加容易,日本企业从在中国生产为主,转到生产市场并举以后,在中国实现了一次巨大的发展。这几年在研发方面的大动作,更能让日企在中国扎根更深,企业本身能实现一次新的转变。
    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相对不足,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的脱节,也造成了中国工业的生产革新后劲不足。在日企使用中国人力智力大量革新的时代,中国企业自然会感到压力,为在市场竞争中夺取一定的占有率,加大革新的力度。在中国出现的国际竞争,是催促中国企业实现产业进步的一个动力。日企迈出的研发一步,不仅对日企本身的成长至关紧要,也是推动中国企业加强创新的一个要素,这对中国对日本来说,都是值得欢迎的好事。

黄页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企业加速涌入中国
值得借鉴的日本企业经营理念
日本企业如何化解金融风险
日本企业为何有着高利润
日本的企业服务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同比下降
很难留住人的日本企业
日本企业开始青睐亚洲人才
日本企业坚信未来增长将来自中国
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艰难
日本企业为何留不住人
日记者期待日本驻华企业都能乐观对待困境
日本最大零售企业进驻朝阳大悦城 2010年开业
日本永旺综合购物中心简介
更多日本企业投身广西北部湾
日本企业:北京车展 日企打环保牌
日本企业家包船访新区
日本经济腾飞原因:解析日本企业文化
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 日本企业的发展之路实录
山客吸引东北年轻软件开发人才
大连翔祥食品有限公司
大连爱丽思集团
人才:大连吸引日本企业的秘诀
系列记录片《挑战者》中的日企
日立平板电视,赢取市场第一
访问NEC信息系统(中国)公司总裁木户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