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东京9月13日电 据日本《世界周报》近日报道,日本企业奉行以日本人为中心的本位主义,使日本企业在海外对人才的吸引力降至最低水平。从调查结果看,日本企业的不受欢迎程度不禁令人掩目。
今年春天,海氏咨询公司与中国调查公司合作,针对中国就业者和大四学生进行了“你希望去哪儿的企业工作”的问卷调查。共有2258人接受了调查,其中上海860人,北京657人,广州741人。回答愿意去欧美企业的最多,这在意料之中;排在第二位的是韩国企业;第三位是香港、台湾地区的企业;第四位是中国企业。日本企业位于第五,排名最后。
调查共涉及16项内容,要求被调查者作出评价。在第一项经营效率上,日本企业获得的肯定仅次于欧美企业,被评为第二。但在“福利保障”、“接受异域文化”、“社会贡献”、“希望前往工作的企业”等四项调查中,日本企业排名最后。这种情况不单出现在中国,据说在印度,除铃木等少数企业之外,日本企业大多未能建起桥头堡。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日本企业在亚洲不会有未来。
上述调查结果并非源自日本亚洲外交的失败,而是源自日本企业经营者、企业人事部门的相对失策。
报道说,日本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瓦解的危机完全表面化,是因为支撑海外基地的当地人才力量弱化。在海外,由于日语是不太大众化的语言,因此企业活动中的重要情报往往只有日本人才能接触到。如果不能共享经营信息,外籍员工就变成单纯完成日本人指派工作的员工。信息这一能量源头被封闭,外籍员工就会变得“不能思考”,就不会产生对企业的积极归属感和为企业作“贡献”的意识。于是希望干出成绩、具有很高热情的人才从一开始就对日本企业敬而远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