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黄页 >> 在华日企相关 >> 正文

日企是前车之鉴 中国海外并购应"务实谨慎"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更新:2005-7-18 10:58:08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近来中国企业接二连三欲出手收购美国企业,并购方来自世界经济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被并购方则是世界唯一的超级经济强国,且这种并购趋势之活跃、并购规模扩大之速度,已引起美国政经界的大震动。对比上世纪80年代同样在美国掀起并购浪潮的日本企业,中国应当从中学习哪些经验教训、中美企业在并购市场中的交锋对各方利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
国企业并购之后的路如何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创造性破坏”有益美国

  回溯过去一百多年中,共产生了五次全球并购市场的浪潮,这几乎都是以美国国内市场为中心而展开的。每次浪潮都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产业结构大的调整。从这一意义上讲,并购对美国经济来说,是对其经济结构内部发动的“革命突变”,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并由此激发出新的经济活力。这种“创造性破坏”,在80年代令许多美国人惊恐的日本企业收购浪潮中同样表现突出。

  在经历了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奇迹后,日本企业从80年代初开始逐步增加在美国的投资,其势头大有“阔佬进了糖果店”之状。一时间,美国人惊呼:整个美国都要被日本买走了,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没有实现的目标,现在用金钱终于可以实现了。

  但是,事隔20多年,反思那次日本企业的并购浪潮,美国经济不仅没有一蹶不振,产业结构却实现了向高技术和服务性为主体的根本性转型。从1969-1999年间美国公司前25名市值排序的变化中,就很清晰地显示出这一点来。1969年,在前25家市值最大企业中,属于高技术类公司仅有IBM等4家,1979年,该类公司仍只有3家,到1989年则增加到8家,1999年更是多达13家。这其间产业结构升级的状况可见一斑。与此相对应,日本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则是损失惨重。仅在房地产业领域,由于大量的日本企业投资都是从在美国的日本银行获得贷款去购买不动产,到1993年,在美国的日本银行不动产贷款高达2000多亿美元的总额中,近一半已经成为不良贷款。

  务实并购与战略并购相结合

  从日本20多年前在美国市场的并购教训中,中国企业应当树立明确的风险意识,注重研究并购目的,把握好并购时机与并购手段。正是当年许多日本企业被暴涨的雄心冲昏了头脑,于是犯了严重的“美国资产并购贪欲症”。究其根源,可以说这些日本企业既缺乏务实性的规避短期风险的投资规划,也缺乏长远战略性考量的思维。

  从目前中国企业的角度出发,收购美国企业的心态与当年日本企业有部分相同的地方。美国是全球综合实力的国家,市场经济和法律制度完善,收购美企业后的各项风险比较小。但中日企业的心态差异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当年的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强势上升的状态,以居高临下之“阔佬”气势在美国发起的多为主动型并购攻势;而目前中国企业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中被迫“走出去”的。因此,在美国这样全球经济“制高点”上务实地寻找企业投资扩张的机会,以及为实现长远发展而制定适宜的战略投资计划,应成为中国企业必然的选择。另外,目前中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也远远大于20多年前日美间的差距。毋庸置疑,即使付出一定的代价和学费,中国也应当积极探索直接投资美国之路,但国情国力要求我们付出的代价应当越小越好,走的弯路越少越好。

  还应指出的是,日本在美国市场并购规模的大幅增加是在“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以后。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迅速飙升。在1986年到1991年的5年时间里,日本海外投资总额已达到4000亿美元,并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可以相信,伴随着今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中国在美国的并购规模可能同样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也正鉴于此,中国企业家们在把握海外并购时机时还应当充分考虑汇率方面的风险。


 

黄页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黄页:

  • 下一篇黄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尼桑公司简介

    丰田与中国的交往史

    丰田公司简介

    丰田通商:引领技术新动向

    日本铃木入驻六安国际汽车城开

    谈日本汽车厂商的中国机会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