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日本企业独有的战争责任的“原罪”,使日企相对于欧美企业处于不利地位:无法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劳资纠纷容易被提升为政治问题;销售及市场推广有更多困难(抵制日货运动、政府采购中的政治因素);产品责任更大(日货容易成为采取法律行动的目标),等等。也有中方专家认为,由于历史、政治、舆论等侵蚀,日本在华企业缺乏安定感和平衡感。
这种情况确实是日企不可回避的。中国的许多网络论坛里,关于“抵制日货”的帖子一直被频繁发出。据称,在中日关系紧张时,日本某公司到中国的一所大学去招聘新员工,迎接他们的并不是雪片般的求职信。大学生们一个劲地逼问该公司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和“中日关系是否会导致中国员工在日本企业里遭受到不公正待遇”。
应该注意到的是,中日贸易很大部分是通过在华的日本企业完成的,而目前部分在华日本公司已和日本母公司在利益上出现了分化。尽管日本企业官方的表态通常都称中日之间的政治摩擦并没有影响到日本在华企业的销售,但一些日企的销售人员却表示,在日常经营中,他们确实感到某些时候中国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抵触情绪。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姜跃春指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科技产品都不是一个国家独立完成的,更不是一个企业单独完成的。相当多的日本产品里面都有中国人的劳动,所以把过去意义上的抵制日货照搬到今天来,实际意义并不大。我们应该对日货问题用一个理性的、客观的、全球化的视角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