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黄页 >> 在华日企相关 >> 正文

从东芝撤资看中日企业合资的宿命

作者:未知  来源:qq   更新:2005-4-21 6:34:29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2005年3月,东芝宣布从南京普天王芝公司撤资,并将相关生产设备折价出售,撤离中国手机市场。目前合资公司已经完全停止了原有主营业务———CDMA手机的生产和销售。

东芝不跟普天玩了。可以肯定,这个结果绝不是合资双方的初衷,但理想不等于现实,死亡的“婚姻”是无可救药的,分道扬镳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透过东芝和南京普天的离异,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中日合资的路,真的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吗?

在中国,一些日本企业由于合资伙伴选择不当,市场战略摇摆不定,公司内耗严重,痛失市场良机,导致双方的投资回报受阻,亏损甚至致命。合资公司散伙,各有各的原因,就像当初走到一起一样,分手也必然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就连东芝都以“商业秘密”为由而无可奉告,那么,局外人是很难弄清“离婚”真相的。

不过,一般而言,凡是不完美的“婚姻”,都有一个基本规律——过不到一起。芝东与南京普天过不到一起,这是最简单的事实。一方想从另一方身上得到的没能得到,怎么能过到一起呢?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南京普天内部人士透露,在从成立到撤资的5年时间内,这家合资公司从来没有为东芝提供过一分钱的盈利。

过不到一起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再追究为什么不能盈利,那是研究者的事了。比如,什么零部件从日本采购生产成本过高,什么合资公司几任日方负责人对中国市场了解不够,什么手机价格缺乏竞争力,等等,总之,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要知道,东芝要的是结果——赚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准确地说,东芝跟你南京普天合资,就是要通过你来赚钱,既然你南京普天无力化解那些原因,把赚钱的路缩到最短、拓到最宽,那就拜拜。

事实上,东芝的所作所为,也体现了日本企业来中国合资的基本原则——以技术或资金为诱饵,通过中方占领市场,扩大销售,实现利益最大化。

原则在上,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东芝不是对中国市场不感兴趣了,相反,东芝对中国市场的追逐正在变本加厉。自2001年以来,日本企业不但追加资本在华投资,还将研发中心搬到中国,通过剥削最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低。与此同时,对华投资的重心也开始转移,由降低生产成本上升到扩大在华销售。东芝表示,未来几年将在中国增加投资约10亿美元,使其在华总投资额达到20亿美元,投资范围涵盖笔记本、手机、半导体、家电等各个领域。显而易见,手机依然是东芝在中国市场投资的重点。

弄清这个背景,也就不难理解东芝与南京普天离异的根本分岐了。

撇开一切政治因素不淡,单从商业角度考察,也不难看清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合资的真正目的:以最低廉的成本,榨取最丰厚的利润。

日本人销往欧美国家的产品,采用的是一套生产标准以及质检标准,而销往中国大陆的产品,则采用另一套生产标准以及质检标准,两种标准下的生产成本大不一样,产品质量差别很大。日本产品分级制度明确规定:一流产品在国内销售,二流产品销往欧美,三流产品销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销往中国的产品,元器件都是选择一些较差的材料,有些用户抱怨,日本货真奇怪,质保3年,为什么绝大多数3年多一点就一准坏,就像装了时钟一样。据知情者透露,日本产品质保3年,在芯片和晶体管的选择上,他们就选择那些寿命略高于3年多一点的边角料。

2003年,东芝等日本企业在全球都出现严重亏损,但在中国市场则大发其财。东芝(中国)表示,迄今为止,中国市场并没有受到不良影响,一直以来都发展顺利。

所谓技术合作,更是扯淡。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合资,往往打着技术合作的幌子,漫天要价,时时处处要挟中方。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引进采用日本通信设备,日本出售给中国的并非最先进的设备,而且不提供技术转让。直到八十年代初,我国从日本手里引进的只是纵横制交换设备,程控数字交换机漫天要价,后来,一次故障导致京沪通信中断24小时,在世界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NEC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有三家:上海华虹NEC、北京华虹NEC、首钢NEC。NEC与华虹合资成立上海华虹NEC,主要是通过技术授权和出售设备大获其利,廉价购买DRAM产品高价出售到国际市场,从中赚取巨大差价,华虹希望通过与NEC合资,增强自身的技术实力,但几年过去了,在核心技术上,NEC对中方寸步不让,华虹一直未能获得核心技术。由于利益的冲突和日方对技术的控制,华虹已从北京华虹NEC撤资,双方在北京的合资正式宣告破产。

日本企业在中国合资,赚钱分红,亏损就走,把投资风险转嫁给中方。日方高价进口母公司的原材料,再以低价向母公司出口制成品,从而把利润转移到母公司。也是日本公司秘而不宣的合资战术。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更加自由,中外企业合资的股权比例也逐渐放开,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合资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加剧。最近两年,在中日合资企业中,日方不断增资以扩大股权,进而掌握企业的控制权,或者最终变成独资。

松下已经调整了中国战略,从2003年开始,松下(中国)公司已由原来的合资公司变为独资的投资性公司,并将原来资源分散重复设置的松下在华事业重组为14个事业部,统筹管理所属50企业的研产销,短期目标是,一年之内实现绝大部分合资公司控股,股权由50%向51%过渡。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由于合资不赚钱或难赚钱,日资从合资企业中退出,走独资发展之路,渐成一种趋势。

明确了这个方向,中日合资企业的中资方面应当早有准备了,至少要有一套自己的应急对策了,别死抱着日资不放松,更不能把日本企业当作自己的大救星。否则,到头来鸡飞蛋一场空! (天极网 阿祥)


 

黄页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黄页:

  • 下一篇黄页: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尼桑公司简介

    丰田与中国的交往史

    丰田公司简介

    丰田通商:引领技术新动向

    日本铃木入驻六安国际汽车城开

    谈日本汽车厂商的中国机会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