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日系手机生死抉择的一年——东芝黯然撤离,索尼变成了索爱。目前仍在苦苦坚守的还有NEC、三菱、松下和京瓷这些熟悉面孔。日系手机怎么了?日本在华手机企业如何落到如此困境?
日系手机生死劫
可以想象,20世纪90年代,日系手机厂商登陆中国之初,是怀着强烈的自信和民族优越感的。当时,许多日本企业面临泡沫崩溃的危机,而手机市场需求的急剧扩大成了制造业的救命稻草,风光无限的日系手机厂商因此而赢得了“挽救日本”的殊荣。
凭借技术优势叩开中国大门的日系手机,却未能将本土市场的风光无限移植到中国来,一直在欧美手机的排挤下不尴不尬地生存着。
而最近几年,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成长和成熟,竞争趋于白热化,技术已不再是惟一的优势,日系手机举步维艰。过去几年里,松下、三菱、三洋这些日系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不仅远远落后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欧美品牌,也输给了三星、LG这些韩国品牌,甚至已经某些新兴的国产品牌所被赶超。据调查,截至2004年6月,中国市场上位居第一的诺基亚和市场占有率达15.5%,而NEC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
无法在市场份额和实际利润上获得突破,让日系手机们多少显得有些无奈和失落,在难啃的鸡肋面前,长期坚守者有之,如NEC豪赌中国3G市场,最终放弃者亦有之,如日本东芝从普天王芝合资公司中撤资。
抛开民族情结不谈,日系手机缘何失利,仍然引起了业界的众说纷纭。总体上,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日系企业在管理机制和市场策略上普遍缺乏弹性,也就是适应外界变化的灵活性。在地域策略上缺乏弹性,导致日系手机在海外市场本土化程度不足。首先,在销售渠道上,将以运营商为核心的定制手机模式照搬到中国来,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为中国的销售渠道是以零售为主。其次,在2G时代,日本成为国际通信业的孤岛,从而诞生了PHS这样的特殊技术,暂时的繁荣却使得制造商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去追捧,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就这一点来说,也值得中国引以为戒。再次,日系手机采用的配件主要依赖从日本本土进口,造成成本居高不下,难以与薄利多销的国产手机相抗衡。最后,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与日本不同,用户的主要关注点是外型和价格,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先进功能。日系厂商进入中国市场大多是从CDMA手机开始的,其所擅长的高价机市场需求更是相当有限,结果,当日系手机发现身边危机四伏,却已经遥遥落后于对手。
日系手机的悲剧并非仅在中国上演,2005年4月,三菱宣布将退出欧洲手机市场,并关闭在法国西部的研发中心,因为来自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的竞争“过于残酷”。在2004年,全部日系手机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仅达到16%,而诺基亚一家就占了33%。
从更深层次来思考,日系手机之殇,源于日式文化造成的思维定势,执着能够锤炼出精深的技术,却也势必导致思路和眼界的褊狭,一旦遭遇激化的市场环境,这个弱点就暴露无疑。从这一点来说,促使日系手机加速没落的劲敌并非诺基亚这样的跨国巨头,而是后发制人的国产手机厂商,
反思:日系手机寻找希望
据信息产业部公布数据,2004年度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6487.1万户,总用户数已达到33482.4万户,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这样的市场值得日系手机进行深刻反思,积极寻求对策来改变不利的现状,当然,不同品牌的对策也不尽相同,从变化的程度和速度来看,日系手机已经初步分化为三大阵营。
阵营一:NEC、京瓷洗心革面
在日系手机中,NEC可以算是当之无愧的领袖,它的转变也最为坚决果断,从更换CEO开始做起,邀请原摩托罗拉手机CEO卢雷加盟。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NEC开始全面实施本土战略,包括在决策层全面使用中国员工,在媒体上高调推出其“Impowered by Innovation”新理念,并积极研发新品以迎接中国3G的到来。NEC的目标是,在未来两年内,将其品牌手机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量提高150%,使中国NEC手机用户达到500万人。在2G时代,NEC错失良机,在3G时代,卢雷的出现能否为NEC改写历史呢?短短几个月还难下断言,不过,NEC的魄力和决心仍然值得肯定,让我们拭目以待。
京瓷的革新,在于摒弃其传统的高端路线原则,转而推出面向入门级用户的低价手机,这种转变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它一举拿到了中国联通集体采购的50万台“超低端CDMA手机”订单。
阵营二:三菱、松下稳中求变
比起大动干戈的NEC和京瓷,松下、三菱更加追求平稳,主要在市场宣传策略上做出了一些方向性调整。
2004年,松下公司在广州的2004年新品发布会上一举推出 X66、X11和S70三款新机。一次性亮出三款机型,这在松下手机进入中国这么多年来还是头一遭。从广告风格来看,外型小巧、折叠照相等时尚卖点已经融入了其宣传理念,美中不足的是款式设计仍难以符合中国用户的审美观,没能引起市场的太大热情。
在2004年国际通信展期间,三菱手机召开了自己的新产品发布会,同时推出了以M900为主打的四款手机新品。其中,配备了SUPER CCD技术的200万像素新机M900是其主推机型。为了深入了解和快速适应市场需求,三菱将研发中心搬入中国,并推出了滑盖等受用户欢迎的款式,但是,据笔者了解,样式单调、缺乏独特亮点仍是用户望而却步的主要因素。
阵营三:东芝、索爱休养生息
如果不是东芝撤资离开中国市场,日系手机也不会在近期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其实,短期的撤离并不代表企业缺乏深谋远虑,而是有着复杂的原因。表面上看,资金链断裂是东芝选择撤退的直接原因,而实际上,矛盾的爆发来自于长期累积的经营风险,在没有学会适应之前,打道回府休养生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同样是选择合作伙伴,索尼就比东芝幸运得多,在2004年度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中,索爱在高端市场消费者份额排名中位列第5,这是因为它较早地将外型、宣传等提上了日程,并有针对性地满足了中国用户的需求,这也得益于爱立信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准确了解和把握,从其T628经典机型就可以看出,优美别致的造型在日系手机里完全是个另类。然而,通过独出心裁来吸引眼球,这也正是其他日系手机所需要学习的。
在2005年,随着核准制的出台,墙外的新厂商蜂拥而入,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态势几乎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日系手机厂商也感觉到了肩上的压力。
对于日系手机厂商来说,2005年是生死之年,是坚持原有策略不放,还是随需应变适应中国市场,现在已经到了必需明确回答的关键时刻。
(腾讯财经独家稿件,如须转载,请注明出处。)